悦读会系列之《 揭秘征服市场的人与文艺复兴科技的神话》
《征服市场的人:吉姆·西蒙斯与量化交易的革命》由格雷格・伊普和塔米・卢因共同撰写。它不仅仅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商业传奇,一扇窥探现代金融最核心、最神秘堡垒的窗户。格雷格・伊普是《华尔街日报》的资深记者,长期专注于经济和金融领域的报道,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总能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真相;塔米・卢因同样在金融新闻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两人携手,用细腻且严谨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天赋、跨界、创新与坚持的传奇故事,而故事的核心人物,就是被誉为 “量化投资之王” 的詹姆斯・西蒙斯。
一、 开篇:一个“不情愿”的华尔街闯入者
本书的开篇,作者就向我们抛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据对比:从1988年到2018年,西蒙斯的大奖章基金创造了年均费后回报率高达39.1% 的奇迹,其总收益超过了巴菲特、索罗斯、达利欧等所有投资巨擘的总和。这是一个在统计学上几乎不可能存在的数字,但它却真实地发生了。
然而,最引人入胜的是,创造这一奇迹的,并非是一位传统的金融家或股票分析大师,而是一位曾经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之一——美国数学学会奥斯瓦尔德·维布伦几何学奖的数学家,一位曾为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破译密码的科学家。吉姆·西蒙斯,这位曾经的“密码破译者”,最终成为了“市场密码的终极破解者”。
本书的第一部分,详细描绘了西蒙斯的早期生涯。他并非怀揣着征服华尔街的梦想而来,甚至对金融圈的文化带有几分知识分子式的轻蔑。他的转型,某种程度上是时势与个人志趣的偶然结合。西蒙斯在数学领域的成就堪称辉煌。他早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之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在学术生涯中,他专注于拓扑学研究,年仅 23 岁就发表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论文,后来还与陈省身共同提出了 “陈 - 西蒙斯理论”,该理论在数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那么,是什么促使西蒙斯做出这样的跨界选择呢?在书中,作者详细还原了当时的情景。20 世纪 70 年代,西蒙斯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担任数学系主任,虽然学术工作让他充实,但他也逐渐意识到,单纯的学术研究似乎难以满足他对现实世界挑战的渴望。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投资领域。起初,他只是出于好奇,尝试用自己擅长的数学方法去分析市场数据,却意外地发现,市场的波动背后似乎隐藏着某种可以用数学模型捕捉的规律。这种发现让他兴奋不已,也让他看到了将数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投资的可能性。
于是,西蒙斯开始逐步涉足投资。他先是成立了一家小型的投资公司,尝试将自己的数学理念融入投资决策中。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不少挫折。毕竟,投资市场远比数学理论复杂多变,早期的模型也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一度让他遭遇了不小的亏损。但西蒙斯并没有因此放弃,他骨子里有着数学家特有的严谨和执着,他不断反思失败的原因,修正模型的漏洞,收集更多的市场数据去验证自己的理论。
直到 1982 年,文艺复兴科技公司正式成立,西蒙斯的投资事业才真正步入正轨。而公司旗下的大奖章基金,更是成为了投资史上的一个传奇。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组数据,相信这组数据能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大奖章基金的厉害之处。从 1988 年到 2018 年,在这 30 年的时间里,大奖章基金的年化回报率高达 35%。要知道,在同一时期,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化回报率大约在 20% 左右,而标普 500 指数的年化回报率更是只有约 10%。更令人惊叹的是,即使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那样的极端市场环境下,大奖章基金依然实现了正收益,这在整个投资界都是极为罕见的。
二、 核心章节:构建“赚钱机器”的三重奏
作者的叙事并非平铺直叙,而是围绕着三个核心要素展开,这三者如同三根支柱,共同撑起了文艺复兴科技的神殿。
第一支柱:天才的“群岛”——“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西蒙斯最智慧的决定,就在于他深知自己一个人无法完成这项伟业。他毅然离开了传统的金融圈层,转向了他的“原生世界”——学术界。他像一位学术星探,从大学、国家实验室、IBM研究部门,网罗了一批世界上最顶尖的头脑。西蒙斯认为,金融市场的本质是充满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而传统的投资分析方法往往过于依赖人的主观判断和经验,容易受到情绪等因素的干扰。而数学家和科学家们具备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模型构建能力,他们能够从海量的市场数据中发现隐藏的规律,用严谨的数学模型来规避主观判断的偏差,从而做出更理性的投资决策。
这些人包括:
伦纳德·鲍姆(Leonard Baum):数学家,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的联合发明人之一。该模型成为了大奖章基金早期最关键的算法基础之一,用于预测市场状态的切换。
埃尔文·伯勒坎普(Elwyn Berlekamp):信息理论学家,他帮助整顿了早期的交易策略,强调了风险管理和概率的重要性。
亨利·劳弗(Henry Laufer):数学家,接替鲍姆成为公司的核心智囊,持续优化和开发新模型。
詹姆斯·阿克斯(James Ax):数论学家,与西蒙斯共同奠定了公司的科学文化基础。
请注意,这些人中几乎没有金融背景。他们是密码学家、语音识别专家、天体物理学家、统计学家。西蒙斯构建的不是一个投资团队,而是一个跨学科的“科学研究院”。他们的共同语言是数学、代码和数据,而不是市盈率、现金流折现。这种纯粹的、脱离市场噪音的研究环境,是他们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规律的关键。
第二支柱:圣杯与黑箱——“寻找市场中的微弱信号”
本书最神秘,也最令人着迷的部分,莫过于对大奖章基金策略的探讨。当然,具体的算法是公司的最高机密,作者也无法获知。但他通过大量采访,揭示了其核心哲学:
1、数据至上:文艺复兴科技对数据的贪婪是无止境的。他们收集一切可能想到的数据:价格、交易量、宏观经济数据,甚至包括天气、新闻文本等另类数据。他们的信念是,任何可能影响资产价格的因素,其信号都已经蕴含在数据之中。
2、寻找短期相关性:与巴菲特“长期持有”的价值投资不同,大奖章基金寻找的是市场在极短时间内(甚至几分钟、几秒内)存在的微小统计偏差和相关性。这些信号非常微弱,转瞬即逝,但通过海量数据分析和高频交易,可以将其捕获。积小胜为大胜,最终汇聚成恐怖的收益曲线。
3、彻底的系统化与自动化:决策完全由模型做出,杜绝任何形式的人为干预。交易员的任务不是判断,而是执行和维护系统。这消除了人类情绪——贪婪、恐惧、偏见——这一投资中最大的敌人。
4、隐马尔可夫模型:该模型的核心思想是,我们所看到的市场数据(可见状态)是由背后一系列我们看不到的、不断切换的市场“ regime ”(隐藏状态)所生成的。模型的目标就是通过可见数据,推断出当前最可能处于哪种隐藏状态(如“高波动状态”、“低波动状态”、“趋势向上状态”等),从而预测下一个最可能出现的价格走势。
这个不断进化、自我学习的“黑箱”,就是他们的“圣杯”。
第三支柱:独特的公司文化——“科学与沉默的熔炉”
为了支撑这套复杂的系统,西蒙斯塑造了一种极其独特且封闭的企业文化。
极端的保密性:公司内部信息高度隔离,员工签署严格的保密协议。策略讨论在隔音的“鱼缸”房间里进行。离职后,竞业协议极其苛刻。这种保密性甚至延伸到了招聘环节,他们更喜欢没有任何金融背景的科学家,因为“一张白纸,没有坏习惯”。
非凡的激励结构:西蒙斯用极高的薪酬和利润分成来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他知道,只有共享巨大的成功,才能让这群天才保持专注和忠诚。公司早期就将大奖章基金限定为内部资金,使得利益与公司员工深度绑定。
“无效”的交流:与投行那种大喊大叫的交易大厅不同,文艺复兴科技的办公室异常安静,更像是一个大学的数学系。交流通过代码、论文和数学公式进行。
然而,这座科学圣殿也并非没有裂缝。本书同样用大量笔墨描述了公司内部的冲突,尤其是后期西蒙斯与另一位核心人物——罗伯特·默瑟(Robert Mercer) 之间在政治立场上的巨大分歧。默瑟及其门徒在特朗普竞选总统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将这家极度避世的公司意外地推向了政治漩涡的中心,这也揭示了科学与政治、商业与个人信念之间复杂而紧张的关系。
不过,量化投资并非一帆风顺。在书中,作者也提到了文艺复兴科技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比如,随着量化投资理念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投资公司开始采用类似的策略,导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原本容易获取的超额收益变得越来越难。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西蒙斯和他的团队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复杂、更精准的数学模型,引入更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试图在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
另外,市场的极端波动也给量化模型带来了巨大的考验。虽然大奖章基金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中表现出色,但在其他一些特殊的市场环境下,模型也曾经出现过短暂的失效。每当遇到这种情况,西蒙斯都会带领团队对模型进行全面的复盘和反思,找出问题所在,进一步完善模型的风险控制机制。在他看来,没有任何一个模型是完美无缺的,投资的本质就是不断地应对不确定性,而持续的学习和创新才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唯一途径。
读完《征服市场的人》,我深受启发,也有很多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三、 神话的背面:启示与感悟
合上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它带来的远不止于一个“暴富”的故事,更多的是深层次的启示。
1. 跨界思维的终极胜利:降维打击的真实案例
西蒙斯的成功,是“跨界思维”或“迁移学习”最极致的体现。他将解决自然科学问题的方法论,完整地迁移到了金融领域。当市场上的所有人都在用财务分析、基本面研究这套“语言”进行竞争时,他带来了一套全新的、更高维的“语言体系”——数学和统计学。这是一种典型的“降维打击”。这启示我们,真正的颠覆性创新,往往来自于领域之外的视角和方法。无论是在商业、科研还是个人成长中,打破认知壁垒,吸收不同领域的精华,都可能产生奇效。
2. 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沉重一击
金融学经典的“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资产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可用信息,因此无法持续战胜市场。而大奖章基金长达三十年的超常收益,无疑是对这一假说的最有力反驳。它证明市场在短期内是非有效的,存在着大量由人类行为偏差、制度结构、流动性需求等造成的“错误定价”。这些错误微乎其微,但确实存在。西蒙斯团队的伟大,在于他们承认这种无效性的存在,并用科学的手段系统地、无情地 exploiting(利用)它。
3. 人性的悖论:消除情绪,但无法脱离人性
文艺复兴科技的核心优势在于“去人性化”——用冰冷的算法取代充满情绪的决策。然而,这本书同样深刻地展现了,再完美的系统,其创建者和运营者依然是人。西蒙斯的领导力、他招揽人才的个人魅力、他与合作伙伴的恩怨情仇、公司内部的政治斗争,以及默瑟将巨额财富投入政治议程的个人信念……所有这些“人性”的因素,自始至终都深刻地影响着这家“非人性”的公司的发展轨迹。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悖论:他们试图从市场中剔除人性噪音,但自身却无法摆脱人性的缠绕。
4. 知识的双刃剑与伦理的思考
最后,这本书也引发了对知识伦理的思考。西蒙斯团队所掌握的知识和力量,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超级权力”。他们创造了惊人的财富,但也加剧了关于市场公平性的讨论(高频交易是否掠夺了普通投资者的利益?)。默瑟将财富用于影响政治,则展现了知识资本转化为政治权力后可能带来的巨大社会影响。这提醒我们,当知识和力量达到极致时,其拥有者的道德选择和社会责任将变得至关重要。科学是中立的,但科学家不是。
结语:神话能否复制?
我们或许会问,个人投资者能从这本书中学到什么?能复制西蒙斯的成功吗?
答案是残酷的:几乎不可能。我们个人无法拥有那样顶级的智力集群、海量的数据资源和计算能力,以及构建复杂算法的能力。
但是,这本书给我们的馈赠,并非一套可以照搬的投资公式,而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升级:
尊重市场,但保持批判:相信市场在长期是聪明的,但在短期充满非理性的噪音。
相信系统,对抗情绪:即使是最简单的投资系统(如定期定投),只要坚持下去,克服情绪化操作的冲动,其长期效果也可能优于随性的追涨杀跌。
拥抱数据,理性决策:在生活中和投资中,尽可能用数据和事实代替直觉和猜测。
终身学习,跨界思考: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边界,或许下一个改变你命运的想法,正藏在一个你完全不熟悉的领域里。
《征服市场的人》不仅仅讲述了一个如何征服市场的故事,它更深刻地讲述了一群如何用理性、好奇心和协作精神去探索世界复杂规律的人。他们征服的,与其说是市场,不如说是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和自身情感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