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万资本余涛:真正的机会与躲不过的周期
最近读到的两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在一篇对著名投资人比尔米勒的采访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多少次听过一些经典的价值投资者,他们管理了大笔资金,过去业绩辉煌,但后来连续多年陷入低迷。即便如此,他们仍然说:“只要价值投资回归市场,我们就能赚大钱。”比尔听了常常大笑,说:“我刚在戴尔上赚了20倍,那难道不是价值投资吗?他们为什么没买戴尔?”因为他们按照旧的定义来理解“价值”,结果错过了真正的机会。”
另一段话来自雪球:
“投资常识告诉我们:“景气度高点,估值应该在低位,而景气度低点,估值应该在高位。”…… A股中更常见的是,景气度和估值同涨同跌…… 线性思维放大了上行周期中的疯狂,同样也放大了下行周期中的绝望。”--雪球《没有永远风光的行业,只有躲不过的周期》
无独有偶,某如日中天的芯片半导体公司在市场追捧的浪潮中突然抛出公告:“公司关注到近期市场上存在部分对公司经营情况的预测,公司结合实际情况,预计2025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0,000万元至700,000万元。”(低于市场狂热分子的所谓“预测”)。
纵观近期的A股市场,半导体科创板一枝独秀,90%的个股原地不动甚至下跌,市场呈现一边海水一边火焰的魔幻景象。
很明显,我们没有赶上AI半导体的洪流。我们反思:我们是不是狭隘地按照旧的定义理解了“价值”,错过了真正的机会?我想,我们没有持仓相关的标的,肯定是错过了这波AI相关股票的上涨。但是,我们大概率没有在投资AI股票上犯错,且听我狡辩。
无论新的还是旧的,我们无法定义AI个股的“价值”。一方面我们并不是半导体芯片专家,无法确认具体公司的护城河和竞争优势,进而无法确认相应的市场份额和收入预期;另一方面,在一个快速成长预期的行业,在市场狂热的氛围下,按得冒烟的计算机是及时行乐的迷药还是真正的十全大补丸实在难以判断;事实上,高企的定价很大程度上将未知的未来中最乐观的部分提前确认了,同时高喊着“这次不一样!”来麻痹自己和投资者忽略未知的未来中悲观部分的可能性,但是“这次不一样”大概率仍旧是金融市场上最贵的字眼。
我们大概率没有犯错,还体现在我们并不排斥新兴产业的机会,我们当前的组合里有足够多的我们能够理解的并且估值合理的新兴产业的公司,我们已经从他们身上赚了很多收益,而且未来我们相信这些优秀的公司不断的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替我们和我们的客户赚取更多的收益。
美国著名作家菲兹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曾说过:“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想法时仍能保持行动能力”。
我们以为,真正的价值是公司未来现金流折现的净值,“低估值”投资并不能和价值投资划上等号。
所以,我们的组合里有5-10倍市盈率的公司,也有50倍市盈率的公司;我们感觉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