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银万观点
银万资本余涛:未然历史

最近看了一本书《二战股市风云录》,里面谈及了各个主要参战国股市随着战争的进行而上下波动的历史。有趣的是,哪怕是自后往前看的上帝视角,股市的波动仍然与我们认知的常识有明显的不同,比如:英国股市见底的时间发生在1940年6月,当时法国仍未沦陷,伦敦大轰炸也还没有开始,希特勒如日中天,但是股市似乎昭示着其必然的失败。

其实没有必要神化股市,塔勒布在《黑天鹅》一书里提出了“未然历史”的概念,就是历史的现实只是发生时无数可能性中的一个,甚至都不是概率最大的可能性。我们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处于无数个未然历史之中,作为普通人,我们只能做好自己手边的事情,安静地接受历史的洪流;作为投资者,似乎更加纠结,因为市场无时不刻在定价各种可能性,如果我们沉溺于其中,我们将无所自处。

在当前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该如何面对当下这些波云诡谲的“未然历史”呢?

 

我们不禁想起我们一直以来最喜欢的那张图表:

余总1.png

尽管这两百年间发生各种各样惊天动地的大事,两次世界大战,无数次经济危机,内战,各种瘟疫和灾难......令人惊讶的是,在任何一个十年间,股票类资产向上的回报预期最高,向下的损失预期最低!我们思考,这背后是一个基本的常识,人性。由于人性天生的厌恶短期波动,厌恶不确定性,同时一元钱的损失为投资者带来的痛苦远大于收益(损失厌恶),因此,短期波动更大资产必然被要求在长期提供更高的风险收益比来补偿人性的厌恶情绪。

于是,人性在这里战胜了一切“未然历史”。

如果,我们能够跳出对一切我们无从判断的“未然历史”的预测,单纯从逆向人性的角度客观地判断资产的估值是便宜了还是高估了,判断生意本身的质地和发展潜力,冥冥之中,市场会回馈给这样逆人性的投资人更高的溢价和长远来说更低的风险。

 

有人(包括我自己)自然会挑战上面的论述:我们引用的例子是二战战胜国的数据,那些战败国呢?我也在寻找相关的数据和历史真相,我们找到了如下的历史碎片:

“战败国和被占领国的股票无法保值,债券的表现更加糟糕......”——《二战股市风云录》

余总2.png


另一个有趣的事实是:西门子和大众虽然在二战中遭受重创,但战后奇迹般复活!

 

所以,对战败国的投资者而言,股票仍然大概率是比现金和债券更好的选择。

 

在《二战股市风云录》的最后,作者巴顿比格斯建议如下:

“一个世纪的历史证明,股票应该是主要的投资选择,尽管并非唯一的。”

“另外,应该投入很小一部分资产,购入一处僻静但交通便利的农场或者牧场,当作一份保险。”

 

将股票作为主要投资方向并且适度的多元化大约是普通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