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会系列之《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读后感
梁笑菲
《我与地坛》是长篇抒情散文,通过描写自己病痛时在地坛散心的所见所闻,悟出生命的真谛:不管你是富有还是贫穷,美丽或丑陋,不管你是智者还是愚人,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然而,当今社会有些人面对挫折和苦难选择了逃避的态度,重读《我与地坛》有着积极的意义,尊重生命,是一个生命最起码的责任。
书中主要描写了写了作者到地坛的十五年来所看的人,有一对恩爱的中年夫妇,爱唱歌的小伙子,爱喝酒的老头,上下班的中年女工程师,以及我的长跑朋友。这些人物,有些是地坛的常客,比如说这一对中年夫妇。作者在地坛迷茫了十五年,见证了这一对夫妇从中年到暮年,作者也看见了他们的头发是如何从苍黑,到枯黄,再到苍白的。作者在这一对中年夫妇上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夫妻生活的恩爱,以及岁月的洗礼,时间力量的强大。从这里,作者明白了,人类精神力量的强大,也明白了存在的意义在于生活。
文中作者变化的,是他看待事物的心,之前可以看出,病痛让他自怨自艾,日常休闲的地坛却使他见证了自然,时间,命运的强大,明白了自己的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对这个世界作出贡献,有没有用有限的时间去尽情地享受生活。作者的改变,也是这整篇文章的线索之一。
作者思考了许多生与死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必须经历的苦难,活着就能想到办法去面对,遇到问题不能逃避,不能只靠抱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要找到一处安宁来安抚自己的内心,想必地坛就是作者心中的“避难所”。在地坛这片园地内认识自己,看清自己的内心,完善自我。在后面的情节中,地坛的草木竞相生长,植物生机勃勃,象征着作者的内心也对自己充满希望。
抱怨,是每个人在面对困难和不公平时,最自然的表现,当我们设身处地面对这样境况的时候,经常会说:“事情都已经这样了,难道还不允许我抱怨两句么?”不抱怨如何让人发泄,长期不抱怨会不会得病。其实不抱怨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一种放下挫折和不满去寻找和追求新目标的一种街接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渴望寻找人生幸福和快乐之时,我们每个人都难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败或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每当这时,有些人便不能正确对待,产生不满,引发很多牢骚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运.....细细想想,人生真正值得抱怨的理由真的很少,但人都不想抱怨,可都禁不住的报怨。也许经过了众多挫折和困苦之后,人们需要更多的抱怨,可是抱怨又有什么用处,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其实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由于生活中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我也会抱怨,但前阵子的体检给我敲响了警钟,身体中的各处结节提醒我,珍惜生活的意义,提高自己的境界,会比抱怨更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如果做到心怀感恩、随遇而安这一点我们的人生会更加快乐。
从始到终,人类都没有与时间作对的勇气,更没有这股力量。在浩瀚强大的时间力量面前,人类就像一只蚂蚁,只能尽情地被蹂躏,但是,精神的力量却能该改变人类对此定理的理解形式,人类开始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不正是对此定理的抗争吗?个人遇到挫折、失败那是暂时的,为了我们能够快快乐乐地过好每一天,我们应该用不抱怨的这把钥匙锁住自己愉快的心情,让自己亲密的人愿意积极地靠近我们,从而唤醒我们渴望已久的改变,这也是《我与地坛》教会我的道理。